Press Features
|
音乐会,你真的会听吗?掌声应该何时响起?指挥家张亮这样说——时间:2025-10-26 对于观众来说,听交响乐和古典乐音乐会,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鼓掌最为合适呢?一场音乐会,指挥家、音乐家、歌唱家以及台上所有演奏人员,他们期待观众在什么时间节点鼓掌呢?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首次在沪连续5天演出了6场音乐会,为中国观众完整呈现了马勒的9部交响曲,堪称“马勒马拉松”,指挥则是被中国乐迷昵称为“姐夫”的瓦莱里·捷杰耶夫。作为古典乐界难得的演出盛事,不少观众在欣赏完之后大呼过瘾。 不过,听马勒交响曲的演出,观众鼓掌的时间节点与其他音乐会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就此采访了现场欣赏过“马勒交响曲全集”系列演出的文化艺术界人士,通过嘉宾们来自现场的沉浸式介绍,听听他们对观众鼓掌这件事的分享和建议。
在听交响乐或古典乐作品时,观众应该在哪些时候鼓掌比较好呢? 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张亮认为:“一般来说,交响乐作品分为四到五个乐章,所以乐章与乐章之间最好不要鼓掌,因为这些乐章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鼓掌的话,可能会破坏其他观众欣赏交响乐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舞台上的演奏员,因为他们的乐章之间只是一个喘气的间隙,如果有一阵掌声的话,可能也会打破他们演奏的感觉。” 和乐团去国外演出时,张亮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西方观众也会在乐章之间进行鼓掌。“上个月受邀去莫斯科在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演出,那是世界有名的音乐殿堂,你会发现西方人有时候也会在乐章之间鼓掌,他们或许会觉得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可能以前觉得这是个规矩,但现在我觉得这个音乐好听,我觉得刚才的演奏感动自己了,那么我给予一定的掌声也未尝不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观众会在乐章之间鼓掌。张亮对此进行了解释:“一般来说作品都不‘孤单’,但是有一些作品,比方说柴可夫斯基有一个小提琴协奏曲,它也是三个乐章,往往第一乐章结束以后,观众都会为之鼓掌。因为第一乐章特别精彩,也特别有难度;所以第一乐章结束以后,观众就会对演奏家的演出给予鼓励。所以我个人觉得就鼓掌而言,其实没有一定要求观众怎么样去做,你如果感觉对了就鼓掌,也不至于说,舞台上的人因为你鼓掌了就完全破坏这种感觉。” 这次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张亮现场欣赏了捷杰耶夫10月14日晚指挥的马勒《第二交响曲》。“演出间隙没有人鼓掌。我觉得有时候确实要看作品本身,你看马勒这样的作品,因为马勒二和马勒八都是巨作,一场音乐会一个作品长达一个多小时。这样的作品,它所要表达的内容也特别深刻,每个乐章结束以后并没有一种极强烈的终止感。因为有些作品一个乐章结束有很强烈的终止感,让人觉得情不自禁要欢呼出来。但是像马勒的作品你会发现,它有一些乐章,在一个乐章结束以后只是一种间歇性的间断,没有终止感,所以观众在那种情绪当中也不太容易鼓掌。很难说,因为这个乐章结束了,你觉得出于礼貌或者给予一些鼓励去鼓掌,观众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没有从音乐当中情绪当中缓过神来,所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张亮就马勒的作品进一步做了说明:“所以说,因为作曲作品本身让观众感觉到自己要跟着这个气息继续走下去,只是暂时的一个缓和。然后这还没结束,它相当于整个四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一个半小时演出完成之后,最后是彻底的一个解脱,然后再爆发出你个人的宣泄或者是欢呼。这个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不管是观众、演员还是作品本身,它其实是互相影响的。它让人感觉到——有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屏住了呼吸,有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规定,所以一切都是根据现场每一次演出的状况而产生的临场效果。” (晨报记者 严峻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