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Zhang

Press Features

详细内容

《黄河大合唱》洛杉矶震撼上演 张亮执棒点燃海外华人激情

时间:2025-08-24     【转载】

在洛杉矶听《黄河大合唱》——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心声


文/刘好(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钢琴博士生)


截图20250829120735.png


作为一名在海外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能够在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亲耳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完整现场演出,对我来说是一次无比激动、难忘的经历。


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与音乐厅中接触到的史诗性交响乐,大多来自西方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这些作品宏伟、深邃,但它们讲述的是欧洲的历史、信仰与精神世界。


然而,这一次,当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洛杉矶奏响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震撼。这是一部属于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它将民族苦难、抗争与希望凝聚在黄河滚滚涛声之中。作为中国人,能够在海外聆听这部作品,我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激动与自豪,更是一种深切的归属感。


指挥家张亮的掌控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对音乐情感的张力处理精准而富有层次,对整部作品的结构理解深刻。他能够准确把握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无论是歌词中浓厚的民族语汇,还是“河边对口曲”这样的地方性民歌旋律,都在他的引领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让我动容的是,演出队伍中有许多外国乐手。他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某些中国民间音乐的语境,但在张亮的指挥下,整个乐团依然展现出高度统一的音乐表现力。这不仅体现了他非凡的控场能力,也象征着一种跨越文化与语言的沟通与共鸣。正如《黄河大合唱》本身所传递的精神——团结、勇气与对和平的渴望——音乐成为了最强有力的桥梁。


演出的节目编排也颇具匠心。上半场融入了柯普兰的作品、《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等西方观众耳熟能详的反战音乐,再与中国抗战题材的作品相结合。这种中西交融的安排,不仅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点,也让《黄河大合唱》的出现显得更为自然和震撼。



作为一名中国音乐学子,我常常羡慕其他国家文化节目在洛杉矶舞台呈现的丰富多样。然而今天,当《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在海外大舞台上完整呈现,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民族同样拥有足以与世界对话的伟大音乐作品。尤其是当外国歌唱家参与到这部中国史诗的演绎中时,我体会到另一种自豪——从过去“我们学习西方的音乐”到今天“西方艺术家演绎中国的史诗”,这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


这场音乐会让我更加坚定一个愿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承载中国故事与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在海外被听见。让世界通过音乐,感受到黄河的奔腾与怒吼,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生生不息、追求和平的力量。


***特别感谢美国广西同乡联谊会会长、美国广西联合总商会会长杨辉先生提供的机会,使我得以现场欣赏的音乐盛会。


技术支持: 宜春龙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