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Zhang

Press Features

详细内容

"探索现代主义":一次穿越捷克与法国现代主义版图的声景漫游

时间:2025-06-14     【转载】

截图20250725124320.png


6月14日晚,兰州音乐厅的灯光渐次聚焦于指挥家张亮扬起的指尖。在他沉稳而充满张力的带领下,兰州交响乐团与“羽”双钢琴(由中国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傅红、于美娜共同组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家黄祎白、小提琴演奏家王薇娜、大提琴演奏家杨怡泽共织琴键与弓弦的经纬,开启了一场题为“探索现代主义”的音乐之旅。


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穿越捷克与法国现代主义版图的声景漫游


捷克现代主义的音色狂欢


音乐会以雅纳切克《弦乐组曲》 开篇,其表面温婉的弦乐织体下暗涌着现代性的惊雷,短促如心跳的动机被弦乐反复敲打,形成原始而执拗的脉动;旋律线条被刻意撕裂,小提琴与大提琴在音色的两极间骤然对话——一处幽暗的低吟未歇,一片锐利的高音强奏已如闪电劈开夜空。


紧随其后的马蒂奴《钢琴三重奏小协奏曲》 则是一场更为激进的体裁实验。钢琴(黄祎白)、小提琴(王薇娜)、大提琴(杨怡泽)构成的三重奏核心,与背后宏阔的弦乐队形成奇妙的“套层”对抗。马蒂奴笔下冰冷的现代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三重奏与“兰交”之间时而胶着、时而疏离的互动,构成了一幅现代文明与传统血脉复杂撕扯的音响图景。


截图20250725124423.png


法兰西智性的光影变奏


奥涅格《夏日田园》 为下半场拉开帷幕,如同一幅用理性线条勾勒的印象派音画。张亮指挥与乐团展现了法国“六人团”特有的新古典主义平衡:弦乐与木管声部如阿尔卑斯山谷的溪流般清澈交织,流动的和声变幻出光影斑驳的效果,铜管偶然划过的冷峻音色却如工业齿轮嵌入田园梦境。


在乐团精准的层次控制下,让这份理性框架下的诗意格外动人——这是属于现代法兰西的夏日,既沐浴着感性阳光,也披覆着理性薄霜。


音乐会最终在普朗克《双钢琴协奏曲》 的嬉谑狂想中达到高潮。当“羽”双钢琴组合(傅红、于美娜)的指尖同时落向琴键,便以巴洛克大协奏曲的竞技精神点燃舞台,随即又以狡黠的爵士切分音将其彻底颠覆。


当双钢琴彻底剥离歌唱性,而是化作打击乐器,其金属般的颗粒感音色与木管的嘶鸣、铜管的咆哮焊接融合,嘈杂的音响堆叠中,又生机勃勃地复现了巴黎蒙帕纳斯咖啡馆的都市声浪。观众在错愕与亢奋交织的声浪中恍然大悟:所谓“现代主义”,或许正是被解构的传统碎片在新时代映照下的刺目光斑。


演出现场,张亮指挥执棒的兰州交响乐团展现出对复杂现代语汇的强大掌控力与深刻理解力,而诸位演奏家则以精湛技艺赋予艰深乐谱以鲜活灵魂。


从雅纳切克民间基因的碎片重组、马蒂奴冷峻的工业寓言,到奥涅格光影交织的理性田园、普朗克戏谑的后现代狂欢,四位作曲家以迥异的笔触共同指向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核心命题——在颠覆与重构中,抵达一种更为本质、更为“现代”的情感与精神真相。这场穿越捷克与法国现代主义版图的音乐地理诗篇,最终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证明:探索的终点,是震撼灵魂的真实回响。











技术支持: 宜春龙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